中医方剂学专业(100504)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来源: 日期:2020-09-05点击:


一、 培养目标

秉承我校“为国家需要服务,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的办学宗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 坚持德体、美全面发展, 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能胜任中医教学、科研、临床工作的人才。

(一)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目标:

1.热爱中医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2.具有自我完善、独立思考和从事专业工作能力,富有团结协作和求实创新精神。

3.能够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管理,开展中医药科研工作。

4.熟练运用1门外国语进行本专业的研究和学术交流。

5.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要持续更新知识和终身学习。

(二)知识目标

1.掌握全面、系统的中医理论基础。

2.掌握方剂学专业理论、专业知识,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3.掌握方剂学科及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

(三)能力目标

1.具有系统掌握的中医方剂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具有能运用所掌握方剂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中医药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具有一定的教学工作能力,熟悉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

3.具有较强的实践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问题。

4、具备从事中医方剂学研究及临床工作的能力,努力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

1、方剂文献与方剂组成配伍理论研究:方剂配伍规律是中医药理论的特色和精华,方剂学是以方为研究对象,是以历代医家文献为依据而建立起来的。历代医家对方剂的配伍原则和方法等理论问题进行了详细剖析,通过对诸家文献研究深入阐释方剂的内在性质,把辨证立法规律与方剂组成配伍联系起来,是研究方剂组方配伍规律的重要手段。

2、方剂配伍原理的内涵实验研究:中药复方组分配伍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以遵循传统方剂的配伍理论与原则,在基本搞清方剂药效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进行方剂配伍原理的内涵实验研究。

3、中药复方免疫药理研究:中医中药对免疫反应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探讨抗炎免疫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及其作用的规律性,寻找对防治炎症免疫紊乱性疾病有效的药物,从而有助于揭示炎症免疫紊乱性疾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

4、方剂作用机理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通过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单方及复方作用机理,探究中药药效化学成分,来阐明中药复方作用机理的科学内涵及药效物质基础。这对中药新药研制、创新药物研发以及指导临床应用都有重要意义。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在校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非学位课和科研与实践必修环节。要求课程学习修满36学分,其中:学位课23-26学分,非学位课12-15学分。同时完成科研与实践必修环节。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考试


英语

108

6

考试

专业基础课

(课程原则上按一级学科口径设置。3-4门,每门课程以3学分为宜,总分不超过9学分。)

中药学△

48

3


考试

通识 基础 模块

方剂配伍学△

48

3


考试

方剂药理学△

48

3


考试

专业课

(按二级学科设置, 2-3门,每门课程3学分为宜,总分不超过9学分。)

中医内科学

48

3


考试

专业知识模块

方剂现代研究△

48

3


考试

中医各家方论学

48

3

考试

非学位课

选修课

药理学进展

48

3


考查

扩展知识模块

病理学进展

48

3


考查

中药药剂学

48

2


考查

实验动物学

16

1


考查

必选课

计算机应用

48

3


考试

科研思路与方法

48

2


考试

统计学

48

3


考试

自然辩证法

16

1


考试

科研与实践

必修环节

学术报告、讲座活动

1

15

考查


文献综述



考查

教学实践



考查











                     在通识基础模块、专业知识模式中明确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以△标注在课程名称的右侧。

五、培养方式

1.培养方式上引用导师组制,导师组由学院中医方剂专业资深导师组成。

研究生培养由研究生院和研究生所在学院、学科组、导师及导师组共同负责,实行导师负责制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采取多种教育形式,提高研究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导师要全面地关心硕士研究生的成长,既教书又育人。导师应多方面了解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研究兴趣、能力基础等具体情况,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帮助研究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和研究计划,要对研究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专业实践进行指导,充分挖掘研究生的学术潜力。

2.培养内容方面引入知识竞赛、学术论坛和学术竞赛,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

硕士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术活动方面,除按规定要参加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活动以外,至少参加学院组织的英语知识竞赛、学术论坛、学术竞赛各1次,以加强研究生自学、科学研究、表达等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3.社会实践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承担本专业大学本科专业课的辅导、作业批改、以及一定数量的课堂教学任务,并接受对其教学能力进行的考核。

研究生在读期间,应结合本专业特点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以增进对社会的了解,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其中,临床实践一般不应少于10个月。

4.文体活动

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六、学位论文工作

1.学位论文选题方面必须围绕本专业特色优势方向进行选题,丰富发展本学科优势。

硕土生在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后,应在导师指导下围绕本专业特色优势方向进行选题,选题应体现科学性、系统性,突出基础性、前沿性和学科交叉性。

硕土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广泛收集文献资料及实验的技能培养,调查研究,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拟定研究课题,写出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在开题报告时提交导师组予以审定,审定不合格者导师组应提出修改意见责令研究生重新书写并重新审议。

课题选题应报学院研究生办公室审定备案,与本学科发展方向不相符者予以重新选题。

2.学位论文开题方面引入导师组审议制及延期制

开题应安排在第四学期开学一个月内在学院内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由导师组审定通过后,报研究生部备案。

未能通过者,由导师负责重新修订开题方案,延至下学期开学重新开题。

3.学位论文考核环节引入预答辨制

学位论文引入预答辨制,在第3学年的第一学期末进行,导师组为学位论文提出修改意见,硕士生应根据意见予以修订毕业论文。

4.学位论文完成后,经导师及导师组预答辨审核同意,方可推荐答辩,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组织论文评审、答辩和学位授予的审定工作。

七、中期考核工作

1.中期考核前拟引入定期报告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硕士生要学习并熟练掌握与本研究课题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能,独立完成实验研究。

中期考核前,硕士生定期在所在学科作阶段性报告,至少1次。

2.中期考核拟引入分流制

硕士生应按计划定期在本学科作中期考核报告,报告由导师组审定通过。未能通过者,拟分流至下学年重新进行课题研究及中期考核。

八、教学及临床实践活动

  1.教学实践:引入学科组试讲制

凡在校各专业统招,并且指导教师为我校在编在岗人员的全日制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参加我校全日制本、专科生教学实践工作。硕士研究生为20学时,其中参加本、专科理论课程的教学时数,硕士研究生不超过4个学时。具体实施参照《江西中医药大学关于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管理规定》。

硕士研究生在课前应备好教案、讲稿、课件、大纲、教学方案设计书。

学科组应拟定时间,对研究生教学实践前进行的学科组试讲活动予以审核。

试讲不通过者,应根据整改意见改进教学方法,并择日重新试讲,并拟学科组审核,以切实提高研究生的教学水平。

2.临床实践

方剂学是阐明和研究治法与方剂理论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础课程与中医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学习中医学的骨干课程之一。中医方剂学专业硕士生,可根据导师研究方向和自身课题研究需要,可选择进行临床实践,临床实践的时间不少于10个月。临床实践期间,严格遵守所在医院的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带教医生对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应作出考核,写出书面评语,本人应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心得体会或病案分析,纳入学习档案。

3.文献综述

研究生在论文选题,需查阅相关的文献报告,并撰写出文献综述。研究生在论文选题,需查阅相关的文献报告,并撰写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书写应理论联系实际,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翔实,层次清晰,语句通顺,并有一定的独立见解,以能发表为审核标准。

 4.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要在省级刊物发表一篇与本人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九、毕业资格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中期考核,完成学位论文工作,通过论文答辩,方可获得毕业资格。

获得毕业资格、通过学位英语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授予医学硕士学位。

地 址:南昌市湾里区梅岭大道1688号 邮 编:330004

联系电话:0791—87118931 传 真:0791—87118931

Copyright @ 2014-2020 银河集团9873.cσm·生命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